>> 您现在的位置: 99365365 >> 教师之家 >> 论文集锦 >> 正文
[组图]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字体:
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作者:李芝玲    文章来源:田东二小    点击数:12043    更新时间:2010-2-3
【摘要】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种意识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关键词】  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

【正文】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那么何为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究竟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少一些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以《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绳,用以指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航灯。其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数学素养;再次,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及自学中,有意识地学习有关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用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极具生活化,充分体例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务:1、预习课本第13至14页的内容;2、观察并收集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并把其中的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带到课堂上来,以便上课的时候用。这样布置后,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去寻找去发现,一方面在观察、收集、比较中了解物体的特点,另一方面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调查,课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学得积极主动,纷纷汇报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并且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找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总结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如下图):    

             

    这样的学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以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不可能会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应用价值。例如: “包装的学问”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如下左图),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本内容不但是综合运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包装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作为教师,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到超市参观了各种商品的包装,特别是最常用的餐巾纸(餐巾纸的包装最接近教材内容),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四小包的餐巾纸,带到课堂上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具,接着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活教具自己进行包装,本环节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教材提供的包装方法进行包装(如上右图所示),并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的面积。

    方案①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 1300(平方厘米)

    方案②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 1700(平方厘米)

    方案③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四人小组合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在动手包装时我提出了要求:请你一边包装一边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随着包装活动的进展,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反思中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在包装的过程中就必须得把要包装的物体的最大的面重叠起来。看到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脸上洋溢出的成功的喜悦,我顺势让学生二度合作,把四盒磁带包成一包(如下图)。要求:并分别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分别是多少,并画出相对应的草图。在包装、计算、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验证了:要使包装节约包装纸,就要把物体最大的面重叠起来即: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的结论。                                            

         

    如此的数学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数学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粉刷墙壁”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有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长和宽; 2、分别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3、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小组合作(二):

    1、如果想粉刷除地面以外的五面墙,“粉刷墙壁”测量数据记录表(200  年  月  日)

   

(米)

(米)

(米)

面积

(平方米)

合计

(平方米)

1

2

1

2

1

2

3

4

5

6

需要粉刷的面积(平方米)

那么要粉刷的墙面积是多少? 2、计算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如左图)

    二、购买涂料

    如下图,某种涂料分大桶、小桶两种规格包装,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千克,此时粉刷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如此从课堂到实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数学实践活动,是学与做的结合,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的价值,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从课堂到实践,需要学生动手测量、查找大量有关数据资料,找出实际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进行方案设计。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处理数据、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甜头,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

    ● 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在了解平均数产生应用的基础上,我通过教材提供的材料向学生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产生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实用意义,使学生懂得了在平时的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为什么不能直接计算平均分,而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学习数学就应通过熟悉的数学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并逐步具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合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文章录入:周周    责任编辑:周美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广告298X245
    >>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