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一些市、县都在集中招聘教师。这一为中小学补充教学力量的好事,却让一些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很难受",因为他们的优秀教师成为考试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轮轮教师招聘中,一些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或多或少的流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地方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很多市、县近年来大量补充公办教师,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现状。既然是招聘教师,都希望能招到最优秀的教师,于是,那些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在职教师自然成为招聘中的"香饽饽".而反过来,这一招聘对于正在偏僻农村、基层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职的教师来说,也是难得的"跳龙门"的机会。
两者的需求不谋而合,于是乎,很多市、县的教师招聘特别是市区学校的教师招聘往往说是面向全社会、面向应历届高校毕业生,但最终录用的不少都是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在职教师。
招聘者和被招聘者都高兴了,可这些教师原先所在的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却有苦难言。一些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倒苦水",他们辛辛苦苦培养了多年的优秀教师,正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就这样被"拐跑了".要知道,这些学校培养出一名优秀教师是如何的不容易。
不能让本已薄弱的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成为城市优质学校的"师资培养基地".实际上,从近些年来的招聘结果看,市、县城区学校招聘挖的多是当地农村学校的"墙角",这样的招聘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均衡是不利的,看似是成功的招聘选拔,实则上挖了自己的"墙角"。
各地在教师招聘中要从细则的制订上杜绝这种因招聘导致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失问题,否则就是"折东墙补西墙".要在招聘细则中明确重点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要严格限制在职教师的报考比例。
光在招聘中严格限制还远远不够,因为单一的限制农村教师"跳龙门",对农村教师来说似乎有点"不近人情",阻碍了其个人的发展。这就需要各地建立城乡之间的教师流动机制,不能让农村教师一辈子"进城无望",同时还要在薪酬、职称评比等多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农村教师天天盼着进城、盼着进优质学校的念头,也才能让教师的培养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